- · 《中国建材科技》栏目设[05/19]
- · 《中国建材科技》数据库[05/19]
- · 《中国建材科技》收稿方[05/19]
- · 《中国建材科技》投稿方[05/19]
- · 《中国建材科技》征稿要[05/19]
- · 《中国建材科技》刊物宗[05/19]
深化国企改革的路径已经清晰 ——访中国企业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国有企业改革一路走来,风雨兼程,迄今已经进行了40年。经过放权让利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探索统一的国资监管体制等重要阶段,国有企业解放思想、攻坚克难,改革发展日新月异
国有企业改革一路走来,风雨兼程,迄今已经进行了40年。经过放权让利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探索统一的国资监管体制等重要阶段,国有企业解放思想、攻坚克难,改革发展日新月异,贡献担当成绩斐然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企改革进入了新时代,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。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,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、发展混合所有制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,明确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任务和目标。
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以管资本为主、设立国有投资公司、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建立企业内部机制等几个核心问题,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。
以管资本为主是国企改革的重大突破
记者:请您谈一谈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。另外您曾多次提到“新国企”,请问这是什么概念?
宋志平: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国有企业告别计划经济体制迈入市场经济体制,进而凤凰涅槃、走向辉煌的过程。进入新时代以来,新型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愈发强劲。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,确实值得研究。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认识,一种认为国企因为垄断、“吃政府偏饭”“国进民退”,所以发展强劲;另一种认为国企传统的体制和机制还是有生命力的,用不着改革,只要坚守就能做得很好。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。
其实改革前国企确实躺在政府怀里,但效率低下,发展缓慢。而今天,国企大都处于竞争领域,并不具备垄断地位。说到底,国企之所以今非昔比,是因为在改革中摸爬滚打40年,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路子,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。回顾改革开放初期,由于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,国企曾经非常困难,国企脱困时的艰难情景历历在目,那时候要求国企改革的社会压力也很大。国企能有今天,是我们毅然迈向市场,拥抱市场化改革的结果,是几代人心血和汗水的凝结,大家都应看到这一点,承认这一点。
我们常讲的新国企,是指国企引入了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。此国企非彼国企,这些新国企既不像外国人想象的那样,是纯而又纯的国有独资企业,也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,是完全靠国家输血、靠垄断和传统体制机制支撑起来的。现在的中国国企是经历了改革开放、经历了市场化改革的国有企业,其中多数都上市了。中央企业将近70%的资产在上市公司,地方国企也有很多上市公司,这意味着产权的多元化,意味着国有企业接受了市场化改造,接受了市场规则,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辉煌。像中国建材在总股本中的国有资本只占30%,非公资本和社会资本占70%。新国企,“新”在产权制度上,是多元化产权制度下的国企,是被市场化了的、被股份化了的、被混合化了的国企,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国企变化。
新国企从产权制度、公司制度,从体制机制的根子上发生了改变,与市场接轨后焕发出勃勃生机。这就是新国企真正的内核,这个内核就是市场化改革,市场化改革的内核则是产权制度的革新。
记者: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“新”在何处?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有哪些关键突破?
宋志平:中国国企经历了40年改革,中间有过不少曲折,但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最终都发展起来了。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判断,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。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以来,可以进一步说,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基本上走通了。
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要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要以公有制为主体、国有经济为主导,这是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。但怎么把公有制为主体、把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跟市场接轨,实现方式是什么?这就是改革的出发点和难点所在。做不到政企分开,企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。过去我们实行计划经济,政企不分,效率低下,问题不少。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,由市场配置资源,企业要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,就不能再作为政府的附属物。
明确了政企分开的要求,还有个怎么分开的问题,另外分开了之后怎样管控国有企业,也需要找到解决办法。西方遇到过类似问题,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将国有企业私有化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,不能靠私有化解决问题,必须探讨一种既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,又要政企分开,让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新路。国企改革这么多年来,一直在探索的就是这个事情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建材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jckjzz.cn/qikandaodu/2020/0818/506.html